【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从来没有一款重工业产品,只需叫出二字命名,全中国的人都能立马脑补出它的外观形象、产品特性与共同回忆。
你知道我说的便是“捷达”。也只有捷达,这样朴实无华却深得民心的汽车产品,才能跨越三代人植根于国民记忆中,见证中国民用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30载,最终从一部车到一个品牌。
大众品牌向来喜欢用“风之名”来命名汽车产品,Jetta之名便是源于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常出现的Jet Stream(喷流),我们坐民航客机遇到的晴空乱流有一部分就是这种偏西风。
这是一股强而有力高空气流,看似狭窄,却能绵延上万公里,就如Jetta在大众集团的历史那般强韧与连绵。
一开始,Jetta仅是作为Golf(高尔夫)的三厢版车型出现,其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杰出成绩令其独立成一个战斗力强盛的车系家族,最终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成为大众集团的独立汽车品牌。
实力,是此间最重要的纽带。
孕育期:梦开始的地方
从清末洋务运动到20世纪中叶建国之初,中国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直至我们通过一场荡气回肠的东北方斗争赢得了长期的国家和平发展环境以及北方盟友的工业化支援,156个大型工业援建项目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批种子。
高速发展期从1978年开始,我国广泛采取“引进来”策略,开放了一批沿海港口并兴办了经济特区,当时所引入的外企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催化剂,它们的名字有——大众汽车、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皮尔·卡丹、松下电器、IBM、通用电器。摩托罗拉等等。
首批入华企业诚然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的红利,但实际上也是风险的最大承受者。当时中国在这些新生行业中的步伐还很缓慢,供应链完全没有培养起来,因此这批大公司担当的是开荒牛的角色。
萌芽期:初代国产捷达(1991-1997)
1991年2月6日成立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必然是此间最大的明星企业。因为这是一个最终涉及上下游数千家企业、数百万就业人口的重工业项目。当时已积攒了近40年的工业化树苗,一步步将一汽-大众哺育成世界文明的重工业巨子。作为参考,一汽-大众2020年的新车产量高达207万辆,超过欧洲传统工业强国法国一整年的全境汽车产量。
而上述伟业的正式起点,便是基于Jetta A2(Jetta MK2)打造的初代国产捷达。
青春期:大改款“捷达王”(1997-2004)
1997亚洲金融危机,改革开放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成果有可能被一杆清台,我国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让经济“软着陆”。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通过大量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和服装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开始转向住房与汽车等低频次消费品,并通过需求结构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个阶段,一汽-大众顺势推出了捷达大改款车型——捷达王。当时的捷达王定位同级别中的高端,用核心技术走红,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不多。这批合资竞品的综合素质却也不差,因为当时整个合资品牌群体在品质和销量上均一支独大,对自主品牌形成了技术上的碾压。捷达能在这等竞争态势中获得销量上的佳绩,实属不易。
中国市场有一个很独特的命名习惯,就是喜欢把性能优于同行的产品命名为“XX王”。比如读碟成功率高的CD机叫镭射王,节油能力强的柴油车叫柴油王,鲜虾特别多的虾饺叫虾饺王,变焦能力强的长焦数码机叫变焦王,肉粒多的火腿肠叫金锣王中王……因此,为何能叫“捷达王”,就不言而喻了。
从1997年开始,一汽-大众开始生产“捷达王”轿车,它除了外观、安全、舒适等配置的升级之外,更有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20V汽油发动机。
这款隶属于EA113系列的1.6L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将SOHC改为DOHC,8V改为20V,每缸5气门,3进气2排气,配气效率大大提升,这就是玩家口中的“五阀车”。
进气量提升了,燃烧效率提升(在90年代末算是较高水平),动力输出提升,降低油耗至5.9L/100km的同时还能减少废气排放。
配合全新的多点电控喷射技术,捷达20V发动机的峰值扭矩为150N·m,最大功率74kW,换算成德制马力“高达”101PS,101马力推动1.12吨轻而易举,在那个年代很是生猛,上140km/h玩儿似的,厂家标定的最高时速为181km/h,实际上最高可以冲到195km/h。
在2007扁平灯捷达王之前,已有一批方灯20V捷达出现,而这批捷达目前被炒出了很高价格。有车主将捷达王爆改到400PS德制马力…… 懂行的朋友应该知道,就是那台“F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