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小魔
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家开始陆续实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为了不使自己处于被动处境,网约车公司Uber希望其司机都能转向电动汽车,为此它为伦敦设定了2025年的目标,为欧洲和北美地区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
为了促成这个转型,Uber打算不再只依赖从知名汽车制造商处采购车辆,而是与英国电动车初创公司Arrival合作,为自家网约车司机开发专用车型。
Arrival则非常高效率的利用半年时间从零开始,开发出这款ArrivalCar定制车。很显然,如果能够顺利投产,该车将在2025年的Uber伦敦全电动化目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考虑到Uber司机是该车的主要用户,因此Arrival在设计之初就邀请了两名真实的Uber司机来参与整个过程,以确保定制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总之,司机们的意见反馈将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一直影响该车的最终演变。
目前亮相的原型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车身造型和内部设计理念。虽然ArrivalCar看上去是一款与大众高尔夫相似的掀背车,但它为后座乘客提供的内部空间比市场上任何一款紧凑型汽车都要大。根据推特上发布的视频,该车的腿部伸展空间甚至超过了劳斯莱斯。
车辆的驾驶席位置也很高,挡风玻璃具有非常宽大的视野,可以让司机更好的观察到行人、骑行者以及其他社会车辆,掌握繁忙城市中的交通路况。
该车的内饰组件大部分都是由硬塑料制成,主要是要考虑网约车的成本、重量以及耐久性,因此除了灰色的布面座椅,车内都是坚固耐用且易于清洁的黑色塑料。
前排乘客座椅的椅背可以折叠起来,为司机创造一个小小的工作台面。总的来说,ArrivalCar的设计优先考虑了“成本、正常运行时间、驾驶员舒适度、安全与便利”。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款定制车的尺寸与动力系统参数还处于保密状态,但我们可以想象该车的地板下方会有一个扁平的电池包,前轴会搭载一台电机。
Arrival表示该车是按照网约车每年平均行驶4.5万至5万公里里程的强度来设计的,是普通私家车的三倍多。该车的电动系统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对网约车至关重要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两项因素。此外,为了确保伦敦有足够的覆盖范围,Uber也投资建设了当地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在进行量产之前,亮相的原型车将在明年完成第一阶段测试。然后,反馈将被纳入到下一阶段的设计与测试当中,以确保这款定制车能获得最佳特征,而量产车型预计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投产。
在生产方面,与之前的送货车和电动公交车一样,ArrivalCar预计也会在其独特的微型工厂网络中制造。Arrival的英国工厂大概占地4000平方英尺,配有一系列先进机器人。车辆将在自动生产线使用模块化的预装组件,组装成整车。
Arrival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3000万名司机从事网约车行业,但它并没有提及会将其定制的网约车推广到Uber以外的其他平台的计划。此外,新车虽然被Arrival打上了“负担得起”的标签,却没有说明Uber司机要花多少钱才能换到一辆ArrivalCar,估计车价要到正式量产时才会公布。
Arrival并非首家为企业开发专用汽车的电动车初创公司。在它之前,美国的Rivian公司也专门为亚马逊快递开发了一款定制电动货车。不过Arrival确实非常适合这项任务,虽然是一家相对新兴的汽车制造商,但它选择的路线却与其他新势力大不相同。
首先,该公司非常聪明把目标瞄准了企业用户,目前涉及的也都是送货车、公共汽车、网约车这类非个人用户车型,直接避免了与大部分新势力造车抢市场的局面。
其次,这家公司并不建立大型工厂,而是选择在世界各地建设众多微型工厂,按照各地区不同的需求进行小批量定制化生产。
当然能以微型工厂进行小批量定制生产是因为他们采用的一种特殊整合式生产方式,将滑板底盘由预制的铝制部件和基于复合材料的车身面板组装而成,并通过强力粘合剂将其固定在一起,这样的车辆不但组装方便,而且重量上相对其他电动车更有优势,因此可以适配更小、更便宜的电池组。
除造车以外,该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8月Arrival成功完成了全封闭场所的L4级无人驾驶测试,其车辆能够自主完成转弯、掉头、入库等操作,同时它还与微软共同开发了一个基于云的电动车队遥测数据平台,之后Arrival还将在英国陆续开展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
总之,独特的微型工厂模式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让Arrival获得了不少企业大佬的看好,虽然尚未交付任何车辆,但这家英国新势力车企已经接到了UPS、Uber、LeasePlan等公司的大宗订单。
如果作为网约车的ArrivalCar能成功进入交付,那么相信对于该公司未来进军以个人用户为主导的乘用车市场也会是笔不小的经验。【iDailycar】